“盲人夜爬泰山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平台,让导盲犬淋雨挨揍!”“拿公共资源当工具,这狗太可怜了!”
近日,两条视障人士牵着导盲犬 “芬迪” 登泰山的视频,在网上炸出了数万条愤怒评论。
有人晒出 “芬迪” 浑身湿透、趴在石阶上喘气的画面,痛斥主人 “自私”;也有人翻出当事人王营营的社交账号,质疑她 “借导盲犬博流量”。
可就在网友的声讨声中,王营营背着40多斤的登山包,带着 “芬迪” 的各种用品出现在镜头前。
一边是网友眼中 “受苦的导盲犬”,一边是视障者 “想看看世界” 的渴望,这场争议的背后,藏着太多被镜头忽略的细节。
泰山雨夜的 “争议镜头”9月15日下午5点,王营营和另一位视障人士同事,牵着5岁的拉布拉多 “芬迪”,站在了泰山脚下。
展开剩余92%最先引发争议的,是一段网友随手拍的短视频:画面里,王营营穿着橙色雨衣,手里握着盲杖,“芬迪” 没穿任何防护,毛发被雨水打湿,紧紧贴在身上,尾巴耷拉着,一步步跟着主人往上走。
评论区瞬间炸了:“自己穿雨衣,让狗淋雨,良心不会痛吗?”
更让网友愤怒的是 “十八盘” 的一幕,这段泰山最陡的路段,石阶又湿又滑,“芬迪” 突然停下,横在王营营身前,发出急促的呜咽声。
镜头里,王营营举起盲杖,朝着 “芬迪” 的方向挥了一下,嘴里还说着什么。
“它在示警啊!居然还打它!” 这条视频的点赞量很快破万,有人甚至扒出王营营的工作单位,呼吁 “收回导盲犬”。
可王营营的说法,却和镜头里的 “真相” 不太一样。
“我给芬迪带了雨衣,可它穿上就不动了。” 王营营翻出登山包外层的防水袋,里面叠着一件未拆封的宠物雨衣,“之前在北京下雨试过,它穿雨衣连厕所都不肯去,浑身紧绷着,根本没法工作。”
她解释自己和同事都是全盲,在陌生的泰山上,“芬迪” 就是他们的眼睛,要是因为穿雨衣分心,哪怕踩空一级台阶,都可能摔下去。
王营营当天的登山包和雨衣
至于 “不给狗喝水” 的质疑,王营营从登山包最上层掏出一个折叠水盆,边缘还沾着水珠,“我自己用吸管喝水,矿泉水全留给它。每次喂水都要先摘导盲鞍,大概一小时一次,有时候它喝几口就不喝了,我就倒掉,下次再倒新的。”
她记得那天爬了十几个小时,光是给 “芬迪” 倒水,就倒了七八次,“可能网友只看到我喝水的镜头,没看到我蹲下来喂它的样子。”
最让王营营委屈的是 “打狗” 的指控,她反复回忆 “十八盘” 的场景:“当时人多,我感觉芬迪的头偏了,以为它分心了。导盲犬工作时不能分神,我急了,就按基地教的口令说‘NO,芬迪,不许分心’。”
芬迪的折叠水盆
按照大连导盲犬基地的培训要求,口令要配合肢体动作,左手拉导盲鞍,右手向前挥,可那天她右手拿着登山杖,“不小心碰到了它,真不是故意打的。”
后来有人翻出王营营的登山包,才发现里面装的全是 “芬迪” 的东西:折叠水盆、专用吸水毛巾、擦爪子的小方巾、一袋肉干零食,还有一个能铺在地上的防潮垫,甚至连 “芬迪” 的宠物睡袋都塞了进去。“
40多斤的包,一半是它的东西。” 王营营笑着说,出发前她特意带 “芬迪” 去北京农学院做了体检,“医生说它身体好,我才敢带它来。”
芬迪休息用的趴趴垫,上面依稀可见芬迪的毛发和脚印
“芬迪” 的来历,王营营的15年等待“不是谁都能领到导盲犬的,我等了15年。” 提起 “芬迪”,王营营的语气软了下来。
37岁的她,从记事起就活在模糊的世界里,“先天性青光眼” 让她的视力一点点衰退,到现在几乎全盲,只能靠触觉和听觉感知周围。
2008年,刚学会按摩的王营营,在电视上看到导盲犬的新闻,第一次萌生了 “申请一只” 的想法。
9月18日晚,芬迪与王营营在互动
她查到中国导盲犬大连基地可以申领,立刻打了电话,却被告知 “需要排队,还要满足生活条件”。那时候的她,租住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,工作不稳定,“连自己都顾不好,怎么照顾狗?”
四年后基地终于联系她,王营营却只能忍痛放弃。
直到2020年,得知同学带着导盲犬出门,王营营又动了心思。
这时候的她,已经在北京的一家按摩店站稳脚跟,租了带阳台的房子,“终于有能力给它一个家了。”
她再次拨通大连基地的电话,重新排队,这一次她等了3年。
2023年6月,基地的电话打来时,王营营正在给客人按摩,她急忙收拾行李坐火车赶到大连,为了和 “芬迪” 磨合,她要在基地接受40天的专项训练。
每天早上6点,她要跟着教练学 “怎么给狗梳毛、喂饭”,还要练 “导盲指令”:“芬迪” 停下,可能是有障碍;它用头蹭腿,是提醒台阶;往左偏,是要绕开行人。“这些指令,错一个都可能有危险。”
基地根据王营营的身高、步幅,把 “芬迪” 分配给了她。
这只白色的拉布拉多,温顺得像个小天使,“第一次牵它出门,我敢过马路了。”
王营营说,以前她出门要靠同事搀着,现在有 “芬迪” 在,她能自己去超市买东西,能坐公交去公园,“它不是工具,是陪我过日子的家人。”
可网友不知道的是,国内像 “芬迪” 这样的导盲犬,总共只有400多只。
每一只的培育,都要经过 “过五关斩六将”:先查四代血统,确保没有攻击史;再从3个月大开始训练,应对嘈杂的街道、突然的鸣笛、拥挤的地铁;等到1岁多,还要通过 “数十项考核”,才能匹配给视障人士。“
培育一只导盲犬要15万,比养个孩子还费钱。” 大连基地的工作人员曾透露,正因为珍贵,他们才会对使用者有严格要求。
官方介入后,真相逐渐清晰随着争议发酵,9月18日,大连导盲犬基地的一则通报,让事件有了新的进展:“经核实,王营营违反《导盲犬使用协议》核心条款,暂停其使用权,派专车接回‘芬迪’。”
同一天,大连市残疾人联合会也表示 “已介入此事”,证实 “芬迪” 已被接回基地做全面检查。
“违反协议” 的说法,又让网友的情绪高涨起来,可很少有人注意到,基地的通报里没提 “虐狗”,只强调 “高强度运动超出导盲犬工作范围”。
而 “芬迪” 的体检结果,也和网友担心的 “受伤” 不太一样,髋关节X光显示正常,心脏、血压指标也都在合格范围里。
基地的兽医解释:“目前看没有明显损伤,但连续爬十几个小时山,对它的关节确实有负担。”
这时候两位专业人士的说法,让这场争议多了几分理性。
广州导盲犬学校校长、国际导盲犬导师李苑甄提到,国外确实有视障人士带导盲犬跑马拉松的案例,但 “绝不是想带就带”:“要先看狗的年龄、身体状况,有没有经过体能训练,还要看主人和狗的配合度。”
她觉得不能单靠几段视频就判定 “虐狗”,但 “夜爬泰山这种高强度活动,确实超出了导盲犬的常规工作范畴”。
宠物行为专家吴起则更直白:“拉布拉多的髋关节本来就脆弱,家里每天上下四五层楼没事,但泰山几千个台阶连续爬,再加上下雨路滑,很容易造成隐性损伤。”
他理解视障人士想出门的心情,但 “可以找专业陪护,没必要让导盲犬承担风险”。
王营营其实也懂这些道理,她记得出发前,同事劝过她:“要不别带芬迪了,找个导游陪我们?”
可她犹豫了,从北京到泰安,再到爬泰山,有 “芬迪” 在身边,她心里才踏实。
“我活了37年,大部分时间都在按摩店的小房间里,摸到的是客人的肩膀,听到的是机器的声音。” 王营营的声音有点哽咽,“我也想看看泰山的日出,想知道站在山顶吹着风是什么感觉。”
她不是没为 “芬迪” 考虑过:出发前特意减少了它的运动量,登山时每走一段路,就会摸出防潮垫,让 “芬迪” 趴在上面休息;晚上到了山顶,她把自己的睡袋让给 “芬迪”,自己裹着薄毯子坐了半宿。“我以为我准备得够多了,没想到还是让它受了委屈。”
视障者的 “出行渴望”“芬迪” 被接回基地后,王营营没再发过视频。
她还是每天去按摩店上班,只是身边少了那个会蹭她手的毛茸茸的身影。
这场争议其实不止是 “导盲犬该不该爬山” 的讨论,更戳中了视障群体出行难的痛点。
全国1700多万视障人士里,像王营营这样能领到导盲犬的,只有400人左右。
更多人出门,要么靠家人陪,要么靠盲杖 “探路”,稍微远一点的地方,就成了 “不敢去的远方”。
王营营还记得第一次带 “芬迪” 去圆明园的场景:“它牵着我避开游人,走到湖边时,会轻轻拉着我停下。
我能听到湖水的声音,闻到青草的味道,那是我第一次觉得,世界这么大。”
也是从那时候起,她开始带着 “芬迪” 去更多地方,爬八达岭长城时,“芬迪” 会等她适应台阶高度再走;去北戴河看海时,它会陪着她坐在沙滩上,任凭海风把毛发吹乱。
“我知道有人觉得,盲人没必要爬山、看海,可我们也有想‘出去走走’的权利啊。” 王营营说,她不怪网友的质疑,“大家是心疼芬迪,我能理解。”
但她也希望,有人能听听视障者的心声:“我们不是要‘折腾’,只是想像普通人一样,去看看这个世界。”
现在大连基地还在评估 “芬迪” 的状况,暂时没说会不会把它还给王营营。
这场关于 “导盲犬爬泰山” 的争议,或许会慢慢平息。
但它留下的问题,值得每个人思考:当视障者带着导盲犬出门时,我们该如何平衡 “动物保护” 和 “人的需求”?
当他们渴望走出狭小的空间,去触摸更大的世界时,社会能不能给他们多一点支持,比如景区的无障碍指引,比如更多专业的陪护服务?
毕竟,王营营想要的从来不是 “流量”,只是一次普通的爬山;“芬迪” 想要的也不是 “打卡”,只是陪主人平安地走每一段路。
而我们真正该关注的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平台,不该是镜头里的 “争议”,而是如何让视障者的 “出行渴望”,不再变成 “两难的选择”。
发布于:河南省人人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